ALS渐冻症临床失败的秘密被最新蛋白组学技术解开!
ALS渐冻症临床失败的秘密被最新蛋白组学技术解开! by 循因缉药
2022年3月28日,渤健和合作伙伴Ionis Pharmaceuticals发布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的候选药物BIIB078临床试验结果:失败。
一线结果显示:该药物并没有显示出临床益处。
因此,渤健和Ionis因此决定终止其临床试验。
但是,究竟为什么药物无效导致临床失败?直到最近这个秘密才被揭开。
2025年08月26日,美国埃默里大学联合梅奥诊所等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《Molecular impact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therapy in C9orf72-associated ALS》的研究论文,深入剖析了反义寡核苷酸(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, ASO)药物BIIB078在C9orf72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c9ALS)患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。借助最新的NULISA超灵敏蛋白组学技术,研究者筛选鉴定了CCL26作为BIIB078的新型药效学(pharmacodynamic,PD)生物标志物,并强调ASO疗法亟需新的、可靠的生物标志物,这对未来ASO疗法设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,对其他复杂疾病的治疗也具有广泛的意义。
研究背景
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接受BIIB078治疗的c9ALS患者进行多维度的分子和神经病理分析,明确BIIB078在中枢神经的分布特征、对疾病病理的影响、体内免疫应答及更优的药效标志物,为未来ASO疗法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。
关键研究方法和结果
- ASO治疗后c9ALS患者体液生物标志物分析:免疫测定ASO治疗后的c9ALS患者脑脊液中poly(GP)(DPR标志物)和BIIB078的含量,发现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poly(GP)降低(平均降低37.2%),但个体差异显著,且临床评分没有相关性(ALSFRS-R)。BIIB078的含量和poly(GP)的水平也呈现很大的个体差异,4例患者没有相关性,2例存在相关性,这说明poly(GP)并不是可靠的BIIB078药效评估指标。
- BIIB078治疗后c9ALS患者免疫图谱分析和新型药效学生物标志物筛选:为了筛选鉴定BIIB078药效评估的可靠标志物,研究人员采用了NULISA(NUcleic acid Linked Immuno-Sandwich Assay)超灵敏蛋白组学技术(该技术检测灵敏度可达fg/mL级别,同时可在uL级的临床样本中一次性系统性定量检测数百种蛋白靶标),借助NULISAseq中枢神经系统检测试剂盒(120+靶标)和NULISAseq炎症和免疫检测试剂盒(250靶标)【具体检测靶标清单见文末】,分析了6例接受BIIB078治疗的c9ALS患者的79个脑脊液(Cerebrospinal Fluid, CSF)样本,比较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蛋白水平。结果发现,促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显著增加,包括TNFRSF11B、CSFR2B、GDF15和CCL26等。其中CCL26在所有病例和时间点表现出稳健且持续的增加,而且CCL26在两个NULISAseq Panel中呈现非常一致的结果。经过独立免疫测定也验证了CCL26可作为BIIB078的药效学生物标志物。
- BIIB078药物在中枢神经的分布:通过免疫组化、原位杂交(RNAscope)及板式寡核苷酸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(POE)分析,发现BIIB078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。且给药剂量越高,组织中BIIB078浓度越高,脊髓中含量也与其它脑区浓度呈正相关性。证明了鞘内注射的BIIB078可广泛渗透中枢神经系统,分布特征也与给药时间和剂量相关。
- BIIB078治疗患者的c9orf72及相关病理标志物分析:定量PCR分析发现C9orf72总转录水平在BIIB078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没有差异,内含子G4C2转录本虽然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。用串联质谱(TMT-MS)检测C9orf72蛋白在脊髓中的丰度,ASO治疗前后也无统计变化。而且标志物poly(GP)、poly(GA)、pTDP-43以及tSTMN2的水平,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差异,这表明BIIB078未能有效清除中枢神经系统中c9orf72毒性蛋白及相关病理指标。
研究意义和展望
2022 年 3 月,Biogen 和 Ionis 公司因 ASO 药物 BIIB078 未能改善渐冻症患者临床获益,宣布终止联合开发。BIIB078 虽能在部分患者中降低脑脊液 poly (GP),但无法有效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内的 c9orf72 毒性蛋白(如 DPR、pTDP-43),且药物分布与病理改善无显著关联。
本研究通过多维度整合分析 BIIB078 治疗患者数据,在分子层面深入解析了其临床试验失败的深层机制,为渐冻症乃至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。
本研究清晰地揭示了既往药效学标志物(如 poly(GP))与大脑组织中的核心病理改变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脱节。这表明,药物临床试验亟需更为准确、可靠、稳定的药效评估标志物。而筛选鉴定更可靠的新型标志物,需要兼具突破性灵敏度和超多重能力的蛋白组学技术。本研究正是采用了 NULISA 技术,借助其个位数 fg/mL 级的检测灵敏度、可以从uL级的临床样本中系统性定量检测数百种蛋白靶标的性能,首次在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,系统地描绘了 ASO 药物可以引发的持续的、可被监测的免疫应答,并成功筛选得到了 BIIB078 的药效学生物标志物 CCL26。
NULISA 技术自 2024 年 1 月商业化以来,已经得到了逾百家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的采用,包括哈佛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、赛诺菲、礼来、昱言科技、镁景科技等。我们期待NULISA技术持续在全球范围内,助力加速复杂疾病(神经退行性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)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进程。
本研究采用了 NULISA 和 RNAscope 两项技术--这两项技术均由罗宇龄博士领衔的团队分别在 Alamar 和 ACD 公司发明和商业化。
参考文献
[1]. Zachary T. McEachin, Mingee Chung et al. Molecular impact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therapy in C9orf72-associated ALS. Cell 188, 1–12, November 13, 2025
本研究采用的NULISA检测Panel靶标清单
公司介绍
COMPANY INTRODUCTION
公司专利的NULISA™技术和ARGO™ HT自动化平台相结合,作为兼具“超灵敏”和“超多重”检测性能的突破性蛋白检测系统,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时具备 “高通量蛋白质组学” 和 “聚焦蛋白标志物” 两种检测模式。借助fg/mL级的灵敏度,超多重检测能力,12个log的动态范围,全自动工作流程和一以贯之的特异性,形成了第一个有机会赋能蛋白标志物 “从发现、验证、到转化” 完整生命周期的技术平台。
原文链接